朱龙春,在写这篇离职感悟小文的时候,应该是他和Oracle正式说再见的时候。
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朱,或Oracle老朱。不过,以后只能叫他老朱了么?
其中第一段最后一句很令我印象深刻:更感谢我的“敌人”们,鞭策我时刻让自己清醒....作为Oracle的一员,也是中国首个ERP领域的Oracle ACE。从这篇小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多年以来的各种酸甜苦辣。
自几年前,Oracle在中国的发展就受到了去IOE的影响,或多或少给Oracle的“敌人”带来了不少机会。
商业价值刘湘明在2013年08月的一篇文章中写到: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机在支付宝下线。这是自2009年“去IOE”战略透露以来,“去IOE”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去IOE”指的是摆脱掉IT部署中原有的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以及EMC存储的过度依赖。告别最后一台小机,意味着整个阿里集团尽管还有一些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但是IBM小型机已全部消失。
(该图片来自新世纪封面截图)
财新《新世纪》2014年6月一篇名为《中国式去IOE》的文章提到:由技术转换、商业变迁和信息安全担忧共同驱动的大裂变正在发生,分寸是关键。那么什么是分寸?
“IOE事件中的O是代表Oracle的缩写,也即去处Oracle数据库,采用MySQL和Hadoop替代的解决方案,Oracle RAC将会被Hadoop集群替代,其阿里巴巴B2B使用的GreenPlum集群也将会在阿里巴巴集团完成运维团队和DBA团队合并之后,采用 Hadoop集群解决方案替代。”
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不仅构建了自己的数据库,同时也在开放与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上,也有了自己的主见,由近期杭州千岛湖数据中心建成可见一斑。
这么说,阿里巴巴真的成为了Oracle的“敌人”了吗?
敌人的敌人就可能成为朋友,但阿里巴巴的“敌人”众所周知的不就是BAT其中的BT吗?BT会是Oracle的朋友吗?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如何回答?
不管怎样,Oracle在中国的数据库市场还是占据了绝对地位,不管MySQL、Hadoop……发展得怎样,该采用Oracle的确实还在采用。国产数据库领域虽然也兴起了一些新的力量,但是正面与Oracle较量的对手,目前还没有出现?即便有迹象表明,国产数据库会代表一股新的力量,占领一些重要的行业和用户,然而,Oracle却屹立在那里。怎么破呢?
只是针对数据库领域来说,国产数据能够占据中国数据库市场份额依然还是一个零头,什么时候到了10%?我们再来谈论与Oracle的正面交锋好不好?即便我们看到一些政府、企业、大行业用户采用国产数据库的成功案例,但是又有多少用户真正将自己的核心业务数据迁移到国产数据上头来呢?
在承认差距的同时,我们看到国产数据库厂商盯着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的机会,于是我们发现国产数据库厂商也推出了大数据方面的平台。可是这样的时代跟随,在没有绝对创新支撑下,那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已,如何正面去和国际顶尖高手较量?这句话说得有点狠,那都是对国产数据厂商寄予了很高的厚望。
敢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有南大通用、武汉达梦、人大金仓等等,南大通用通过资本运作,将IBM的Infomix代码拿来用,可是几千万行代码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看懂,并且又有多少可以转化为真正的研发动力,其中的难题、难点、疑点、困难、挫折只有南大通用从事研发的朋友最清楚了。
拿来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就有很多例子,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但有的成功了,塑造了时代的丰碑;有的失败了,成为了历史的故事。
不管国产数据库会成为丰碑,还是会成为一个历史故事,至少现在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以国产化为核心的来自于数据库、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云计算、基础架构、芯片制造等等领域等厂商,正在形成一个明显强大的产业链。如果你们没有看到这点,阿明以为,至少IBM、EMC、Oracle等国际大佬应该深有感受了吧?
浙江移动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王晓征2015年4月一次大会上公开分析说,银行业去O,虽然艰难但很坚定,是一场预谋已久、目标明确的战役。去还是不去?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怎么去才是问题!银行业有个强势的爹(银监会)。而运营商去O,很纠结,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运营商缺39号文件,去O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游戏。
“去IOE”的本质在王晓征看来是“分布式+开源”架构替代“集中式+封闭”架构,变成彻底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去IOE虽然不容易,但是运营商还是有一部分已经都有不同程度的去IOE实践。因此,IOE们说没有压力那应该是最大的自我安慰了么?
所以,你不能不承认,这股强大的力量会逐渐威胁到IBM、EMC、Oracle在中国的存在感。因此阿明也看到了IBM、EMC在中国本地化转型的变化。但Oracle却依然表现很强势,很有个性,可能这与拉里?埃里森所带来的企业文化有一定关系吧?
并且国产化进程所形成的产业链,正在走向更为完善的体系,即替换大家熟悉的国际大佬如IBM、EMC、Oracle等等。业内人士预见: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将会继续深入到更多的领域。
诚然,我们承认:理想很远大,现实很骨感。希望大家“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啊!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从IBM、EMC、Oracle、Intel等等国际厂商某些成员或者归国专家组建起来了新的公司,与业界主流大佬合作,与本地化用户打得火热,他们这些创新型的公司或许正在成为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下的IT桥梁。
为什么叫桥梁?因为这一类的创新公司,不仅懂得主流大佬的技术含金量与价值,更明白本地化用户的直接需求和痛点,作为一个对接产业链的新阵营,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可以预见,他们现在的创新与对接,将会成为未来中国IT行业富有前进动力的一批新兴力量。
所以,照现在中国国产化进程的深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高技术创新人才从IBM、EMC、Oracle、Intel、惠普等国际大佬出走,形成一个更有活力的群体,并推动中国在IT行业方面有着新的进步。
作为一个独立自媒体人,阿明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看到如Oracle老朱这样经验丰富、有思想、有感情、有魄力的IT老人获得人生的“第二春”。不管怎样,中国市场还在蓬勃发展,各行各业的IT需求依然旺盛,也足以成就他们新的未来与辉煌。
现在的离开,不就正好开启了新的未来吗?
只是,需要我们给他们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耐心。(阿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chinastor